|
||||
田世科在現場展示魯繡技藝 觀展者在文登展區前駐足 林燕潔 侯肖笑 9月23日,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文登魯繡作為威海所轄區市代表,入駐山東展區,驚艷亮相文博會。 作為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匯集了全國各省市代表企業同臺競技,吸引了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線上參展,共同展示文化產業最新發展成果。 在文登魯繡展區,為建黨100周年的獻禮作——縫紉機單面繡《天福山起義紀念館》以及雙面繡小臺屏《昆崳山》《環翠樓》,用一幅幅以威海地標性景點為創作原型的作品,生動展示了威海的紅色文化和山水景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膠東農村出口創匯的代表性產品——雕平繡《收獲》、國家發明專利雙面繡小臺屏《三羊開泰》、單面繡《鎮山石》等小件精致的魯繡文創產品,展現了文登一代代魯繡人精益求精的匠人品質和勇于突破的創新精神。 此次文博會帶來的魯繡作品,有純手工的,有半手工、手機結合的,也有電腦繡的作品。題材比較豐富,有威海地標建筑的,如環翠樓、老子石像等。門類上有臺屏、雙面繡,也有單面繡,種類比較多,主要向觀眾展示魯繡的豐富多彩,讓更多的人了解魯繡、宣傳魯繡,把魯繡發揚光大。 “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蔽牡囚斃C用豐富和諧的色彩搭配、奇特多變的針法技藝,演繹出膠東土地的唯美與浪漫,吸引了不少現場游客駐足觀賞。山西游客趙女士稱,自己是第一次接觸魯繡,看到這個畫面非常精致的,花和流線是非常流暢的,特別感慨,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生活里還能感受這樣一個慢節奏的藝術,可以讓人看到在這種生活下面,人們在平心靜氣地享受生活,享受這樣一種針織的過程,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特別喜歡魯繡。 會展當天,魯繡代表性傳承人田世科還在展臺上穿針引線,為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韓玉琴也被文登魯繡中獨特的雕平繡鎖針工藝深深吸引。田世科耐心細致地講解,讓韓玉琴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文登魯繡的文化魅力。 魯繡是我國起源最早的繡種之一,也是中國“八大名繡”之一,有“百繡之母”的美譽。繡品不僅有服飾用品,也有觀賞性的書畫藝術品。文登魯繡構圖簡練樸實,色彩搭配和諧,針法奇特多變,極富裝飾性和立體感,具有比傳統魯繡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前對外發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文登魯繡作為新晉入選的“魯繡”中的一個品類,晉升國家級“非遺”中的傳統美術項。 文登魯繡代表性傳承人田世科對記者說,用魯繡特點制作一些伴手禮、禮品,把魯繡的特點體現出來,引領一些行業的高端發展。從床品的角度來講,一定要把機械化制造的這種方法把魯繡做好,體現出魯繡的特點,把魯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一些發展。魯繡現在主要是走簡單的布料化,工藝化反而是少了。文登的抽紗本身是一種工藝家紡,將來還要把工藝家紡做大做強。 抽、繡、編、鎖、勒、挑、補、雕……一針一線的起落,幻化成巧奪天工的絕美畫卷,更是將文登非遺文化產業凝結成一個大IP,讓文化基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人們生活中。 非遺文化產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作為威海文化產業領域的“領頭羊”,文登在賦能非遺文化產業轉型、構建文化消費多場景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方面,文登設立了非遺保護中心,建立了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實施了傳統工藝保護和傳承人的培養計劃。在產業支撐方面,先后成立了文登區花餑餑協會和田世科大師工作室等組織,發揮傳承人的帶頭作用,引領非遺項目涉足產業發展。在做優做強產業鏈方面,將保護非遺項目、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抓住當下網絡銷售的特點,線上線下跨界融合,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營銷矩陣。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